理財,從一本好書開始
"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。"這是俄羅斯作家高爾基的名言。的確,千百年來,匯聚前人智慧的書籍對人類社會的進步起到了巨大的推進作用。而在金融工具發(fā)達、理財意識深入人心的今天,如果閑暇時間逛一下書店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理財書籍往往在非文學類暢銷書中名列前茅,這也表明現(xiàn)代人對于理財?shù)闹匾暋?/span>
面對浩如煙海的理財書籍,我們的時間和精力相對有限,如何作出正確的選擇,并真正從中獲益,這才是最重要的。一般而言,理財書籍分為原理型和實用型兩大類,前者主要闡述經(jīng)濟學的基本原理,包括教科書在內(nèi)的理論書籍,需要讀者具備一定的相關基礎;后者的范圍相對寬泛,通常包括宣揚某種理念(如《窮爸爸、富爸爸》)、專門介紹某種投資工具的應用技巧,如市面上各類股票、基金投資書籍、投資人物傳記,如《滾雪球》等。
對于非專業(yè)的普通投資者而言,在制訂任何理財計劃之前,沉下心來好好讀一本入門書是非常有必要的,要避免被忽悠,對于一些基本的經(jīng)濟學原理必須要有所了解。這方面,可以考慮曼昆所著、梁小民翻譯的《經(jīng)濟學原理》第四版。該書論述原理簡明扼要,沒有高深的原理,沒有基礎的人也能輕松看懂。
在掌握了一定基礎知識以后,中階理財書籍的選擇需要考慮作者是否有一套較為完整的論述系統(tǒng)可與讀者分享、書籍中論述的理財方法或市場環(huán)境是否與現(xiàn)實相符、國情差別、案例的豐富程度、數(shù)據(jù)的真實準確性等等。《百姓理財900問》、《巴比倫富翁的秘密》等基本屬于此類。這類書籍往往通過生動的案例幫助投資者理解抽象的經(jīng)濟學知識,并在實踐中融會貫通,適合大部分的普通投資者。
高階理財書籍則可以從專門化著手,少數(shù)有余力的投資者能夠通過精讀細研,力求在某種適合自己的理財工具的掌握上達到準專業(yè)化的程度。
理財書籍種類繁多,如果能克服貪多和畏難心態(tài),正確選擇,那一兩本好書就足以幫助投資者向財富海洋順利起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