芒格的思維框架:把投資當作人生
沃倫?巴菲特和查理?芒格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投資二人組,相比巴菲特,芒格非常低調,然而芒格獨有的格柵模型理論越來越被投資界認可。讀芒格的書真正樂趣并不在于能明白如何長時間地讓金錢復利增長,更重要的在于,我們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人類的本性、世界的現(xiàn)狀、如何理性思考,以及最重要的如何更好地過上一種平衡的生活。
芒格畢業(yè)于哈佛大學法學院,最初以律師的身份入行工作,之后和朋友和客戶開始證券投資和商業(yè)投資,逐漸發(fā)現(xiàn)了自己在這方面的天賦和興趣。 由于芒格所學專業(yè)并不是金融投資,這使得他常常站在投資理論系統(tǒng)之外想問題。比起一般的投資人,芒格更有意識地去發(fā)覺投資中復雜的人性因素,由此他建立了一種格柵模型,這種思維方式的初衷是建立多元化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標準,深刻了解市場。
格柵模型是什么?如果脫離理論,每個人都能理解格柵模型,甚至和格柵有過親密接觸。我們用它來裝飾柵欄,搭涼棚,做葡萄架。思維格柵模型本身就是一種淺顯的比喻。用格柵來處理一系列的思維框架,只不過是它的用途的一個小小的延伸。
你可以想象自己在觀察花園中的籬笆,籬笆上是一片裝飾性的格柵,籬笆被標桿分成一條一條,而格柵又被籬笆分成一塊一塊。或許靠近窗戶的格柵長的是絲瓜,靠近墻角長的是葡萄。一邊看籬笆,一邊捉摸著思維模型,慢慢地開始明白:每塊格柵就像一個知識領域,兩個格柵的鏈接可以看成學科之間的交叉部分。
在芒格眼里,所謂投資這種游戲就是比別人更好地對未來作出預測。你怎樣才能夠比別人做出更好的預測呢?芒格認為,這就要求投資人善于學習,拓展知識面,而且這個學習的過程是漸進的。首先,要從許多不同的知識領域獲取有價值的概念,或者說模型;其次是學習如何識別其中類似的模式。前者是學習模型本身,后者是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。所有的知識和經(jīng)驗都不是獨立存在的,而是相互關聯(lián)的。建立格柵模型的目的就是利用這種知識體系之間的關聯(lián)智慧,讓投資者從中受益,多元地看待投資問題。
通過整合不同學科的思維模型建立起的思維格柵理論框架,是獲取超額投資回報的強有力的途徑。更全面的理解世界,才能成為更棒的投資者,這是芒格給投資者最大的啟示。作為中國價值投資的實踐者,東方紅資產(chǎn)管理始終堅持長期投資原則,鼓勵投資者并引導投資者放長眼光,嚴格風險管理,精選那些“幸運的行業(yè)+能干的管理層+合理的估值”兼具的公司,以便宜的價格買入并長期持有,分享公司成長帶來的長期收益,多年實踐證明價值投資A股市場長期有效,可以為客戶帶來復合回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