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線·大魚第71期|如何在衰退中幸存?
在衰退期幸存并且逢低買進是獲得成功(特別是相對成功)的準則,但前提是避免錯誤。
—霍華德·馬克斯
如何在危機中減少錯誤
全球危機提供了一個絕好的學習機會,它涉及到許多嚴重錯誤和教訓。到處都是錯誤:在危機前的日子里,投資者滿不在乎甚至情緒高漲。人們相信風險已經(jīng)被驅(qū)除,因此他們唯一要擔心的是錯過機會落后于人而不是虧損。人們在不可靠的臆測基礎上接受著風險過高且未經(jīng)驗證的投資創(chuàng)新。人們過分倚重晦澀的模型和“暗箱”、金融工程師和“寬客”,以及按照繁榮期的表現(xiàn)編制的業(yè)績記錄。杠桿疊加著杠桿。
幾乎沒有人知道會出現(xiàn)怎樣的后果,但可能會有即將失敗的預感。盡管識別和避免具體錯誤并不容易,但這是一個很好的時機,令我們意識到有許多錯誤潛伏在暗處,進而持有防御性更強的倉位。做不到這一點也是一個巨大的錯誤。
那么,投資者應怎么做呢?答案是:
1、留意他人的輕率舉動;
2、作好應對低迷的心理準備;
3、賣出資產(chǎn),或至少賣出風險更高的資產(chǎn);
4、減少杠桿;
5、籌集現(xiàn)金(如果你為他人投資,把現(xiàn)金還給客戶);
6、加強投資組合的防御性。
當時采取其中任何一條措施都是有幫助的。盡管在2008年的崩潰中,幾乎所有投資都表現(xiàn)不佳,但是只要多加小心,降低虧損和減少痛苦還是有可能的。完全避免衰退雖然幾乎不可能,但是相對優(yōu)秀的表現(xiàn)(更少的損失)足以令你在衰退中做得更好,并且更加充分地利用反彈的機會。
順周期行為最不利的一面
危機中充斥著潛在錯誤:首先屈服并認輸,進而退縮并坐失良機。在沒有損失的時候,人們往往將風險視為波動,并且相信自己能夠容忍。如果真是這樣,他們就會順應價格下跌,在低點時作更多投資,繼而享受復蘇,在未來出人頭地。但是,如果容忍波動維持鎮(zhèn)靜的能力被高估了—通常如此—那么在市場處于最低點時,錯誤往往就會顯露出來。信心和決斷的喪失,導致投資者在市場底部拋售,將下行趨勢轉(zhuǎn)變?yōu)橛谰脫p失,并且難以充分參與到隨后的復蘇中。這樣的錯誤是投資中最大的錯誤—順周期行為最不利的一面—因為它是永久的,也因為它影響投資組合的很大一部分。
既然逆周期行為是避免近期危機全面影響的要素,那么順周期行為就代表著潛在的最大錯誤。在市場繁榮期維持看漲倉位(或加倉)的投資者,為崩潰及隨后的復蘇準備得最不充分。
1、下跌有最大的心理影響;
2、追加保證金通知和沒收附屬抵押品消除了杠桿性工具;
3、持有問題股需要投資經(jīng)理采取補救措施;
4、像往常一樣,信心的喪失阻礙了人們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。
衰退期幸存并且逢低買進是成功準則
盡管得不到優(yōu)異的表現(xiàn),但在衰退的市場中,人類的天性令防御型投資者及其客戶因損失比別人少而得到安慰。這會產(chǎn)生兩個重要影響。第一,令他們保持鎮(zhèn)定,抵抗往往導致人們在低點拋售的心理壓力。第二,令他們維持更好的心態(tài)與財務狀況,更有能力逢低買進,在殺戮中獲利。因此,他們通常在復蘇期做得更好。
信貸市場在2007~2008年遭受的打擊尤其嚴重,因為信貸市場是創(chuàng)新產(chǎn)品、風險承擔和杠桿使用的集中地。同樣,信貸市場在2009年的盈利也達到了歷史最好水平。在衰退期幸存并且逢低買進是獲得成功(特別是相對成功)的準則,但前提是避免錯誤。
參考資料:
Howard Marks, 《投資最重要的事》,中信出版集團